正佳自然科学博物馆获评国家二级 广东非国有博物馆的领跑者

8月23日,从在呼和浩特举行的第十届“中国博物馆及相关产品与技术博览会”(以下简称“博博会”)上传来喜讯:正佳…

8月23日,从在呼和浩特举行的第十届“中国博物馆及相关产品与技术博览会”(以下简称“博博会”)上传来喜讯:正佳自然科学博物馆成功获评国家二级博物馆,成为广东地区首家获此殊荣的自然科学类博物馆。

博博会现场

标志博物馆建设迈上新台阶

“博博会”是我国文博界最具影响力的盛会,也是亚洲最大的博物馆专业展会,更是全球三大博物馆行业展会之一。本次博博会的主题是“博物馆高质量发展:教研并重数实融会”,从呼应信息技术的时代潮流和强调博物馆以教育和研究为核心功能两个方面,突出博物馆高质量发展的基点和重点。会上公布了第五批全国博物馆评估定级结果,正佳自然科学博物馆位列“二级馆”名单之中。

博物馆评估定级是从博物馆综合管理与基础设施、藏品管理与科学研究、陈列展览与社会服务等方面进行评比,从高到低划分为三个等级,其中,国家一级博物馆是最高等级。评选范围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所有正式登记、注册并接受年检,具有文物、标本收藏保管、科学研究、陈列展览功能的,对外开放的各类博物馆。博物馆的等级证书和标牌由国家文物局统一制作和颁发,等级一经评定即向社会公布,接受公众监督,每3年进行一次评估。博物馆等级是一座博物馆综合实力的重要评判标准,也是体现博物馆是否“精彩”“好逛”的主要参考之一。

第五批全国博物馆定级评估工作于2023年12月由国家文物局指导中国博物馆协会启动。经过为期大半年的严格评审,包括正佳自然科学博物馆在内的一批优秀博物馆脱颖而出,为满足公众强劲的精神文化需求再添助力。这一国家级荣誉是对博物馆各项业务稳步发展,博物馆对标国家级博物馆发展和建设标准,不断提升展览、收藏、教育、服务、研究和管理等业务水平的肯定。

建设“互动学习”的自然科学学习中心

2024年是广州市天河区正佳自然科学博物馆开馆六周年。这座新型的博物馆以“成为寓教于乐,启迪未来的自然科学学习中心”为愿景,突破单纯收藏展示的局限,致力于让博物馆变成与公众“互动学习”的场所,从展览形式、服务功能、传播交流、学术研究各方面综合发力,以科技为基础,以情怀为驱动,打造一个专业权威又开放包容,吸引人们抱着热情与好奇心而来的公共文化服务生态圈。

【博物馆源起】

2005年,正佳广场和北京自然博物馆(国家自然博物馆前身)携手,推出“龙腾正佳·中国恐龙化石大展”,恐龙化石走进了购物中心。

2011年,正佳广场与四川自贡恐龙博物馆合作,揭幕“关注恐龙、保护地球”国宝级大型恐龙化石展,恐龙再度“来访”广州。

2018年,正佳自然科学博物馆正式开放,国内博物馆收藏展示的唯一一具梅杜莎角龙化石、异特龙化石等珍稀藏品亮相,广州从此有了一个真正的“恐龙世界”。

梅杜莎角龙化石原件

作为广东省首家自然科学博物馆,及首家开设在大型购物中心内的非国有博物馆,正佳自然科学博物馆在开馆六年间积极推进现代博物馆建设理念,以丰富的手段推动优质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化、创新型发展。包括升级展览内容与藏品展示,完善场馆建设与服务;全力投入方兴未艾的公众科普教育领域,创设自然探索科普体系。推动研究成果科普化;开展跨界异业合作,以自然科学理念设计多样的公众服务项目,等等。

【 “泛博物馆”群落】

年轻的正佳自然科学博物馆目前已经发展成为国内最受关注的非国有博物馆之一,登上了央视《新闻联播》,入选了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首批“粤式新潮流”名单之“文博艺术新场景”。以博物馆为中心构建的“无边界”科普主题群落更以打破博物馆“围墙”的创新面貌不断给公众带来惊喜。博物馆所在的正佳广场内建设了世界科学人物蜡像馆、mini博物馆群(科普厕所)和“野性城市——非洲动物标本展”,充分释放了大都市中心区域文商旅综合体空间表达的可能性,构建起无处不在、触手可及的“泛博物馆”空间。博物馆团队联合相关领域专家,带着恐龙化石与动物标本在全国各地举办展览,走进机场等全新的展示场所,成倍放大了博物馆的传播效能。积极建设“儿童友好型博物馆”,全面引入“1米高度”观念,以“儿童趣味”为落脚点,精心打造品牌活动,通过互动、游戏、竞赛、体验、观察、触摸、手工等方式,开发适合少年儿童的产品与服务,每年参与的少年儿童达100余万人次。推动“无障碍博物馆”建设,为视障儿童举办 “生命的律动——我的海洋朋友们”公益活动,与相关机构合作开发以视障人士为对象的“博物馆非视觉社教项目”,发起大湾区联盟“非视觉”公益项目,联合多家公益组织及文化机构共建“大湾区非视觉文化地图”网络,发出“公共文化机构无障碍倡议”。

“藏龙卧鳄 破壳而出——南粤恐龙化石展”白云国际机场现场

【科普教育高地】

“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博物馆为人们提供终身学习的机会。正佳自然科学博物馆开馆至今,以“寓教于乐”为愿景,致力于建设和发展科普教育,面向广大的观众群体,围绕馆内的古生物学、地质学、航天探索的展览主题,积极开拓教育项目。

博物馆自然探索科普体系涵盖科普课程、科普小推车、科普剧、分享会、线上教育和讲解活动等,将教育理念、馆藏珍品、专业知识、社会生活与文旅需求结合于一身,让人们在愉快的体验中提升科学文化素养。“博物馆自然探索科普体系”项目获得“广州科普创新奖科普成果奖”一等奖。

六年以来,博物馆在教育项目开发、“博物馆+”和实践交流方面均有发展。不仅在博物馆内推出了课程类、手工类、阅读类等互动项目,教育团队也经常把流动展品、互动项目和动态课堂带进中小学校和社区。

博物馆灵活运用“博物馆+”跨界探索模式,将自身资源与社会各界力量联动,打造了科普剧、佳宴美食、音乐会、美术写生以及恐龙主题和天文主题的研学营队活动,让公众在真实的科技一线和自然场景中沉浸式学习。

烛光音乐会现场

目前,博物馆已成为广东省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广东省十佳科普教育基地、广东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广东博物馆馆校合作教育基地、广东省儿童友好基地、广州市港澳青少年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广州市科学技术普及基地,获得广州科普创新奖科普成果奖一等奖、广州市第一批研学实践教育优质课程等荣誉称号。

【新型科研平台】

正佳自然科学博物馆不仅建设多元化的教育项目,近年来也越来越注重加强藏品研究及成果利用转化,发掘馆藏资源的科研价值,为展览展示、社会教育及科学传播提供有力支持。

2022年,博物馆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邢立达课题组对馆藏异特龙化石进行研究,发现它身上的多处病变,它也成为世界上第一只被科学记录患有脊椎关节病累迁至肩部的恐龙,博物馆将此研究成果发布于国际期刊《历史生物学》( Historical Biology )上。2023年,博物馆的研究人员继续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邢立达课题组在对馆内一批蛋壳化石进行研究,发现广州市内在白垩纪晚期曾经也是恐龙生存过的地方,并在《古地理学报(英文版)》上发表论文。目前,博物馆还在根据馆内珍稀化石藏品进行两项科研工作,包括对异特龙的形态学分析,以及梅杜莎角龙的古病理学研究。

异特龙骨架化石融合的第8、9背椎及其CT扫描定位像图

博物馆与上海自然博物馆等优秀场馆交流合作,在《科学教育与博物馆》《化石》等国内知名期刊上,发表了多篇论文,包括《非国有博物馆科普教育体系构建的实践与探索——以广州正佳自然科学博物馆为例》《商场博物馆公共教育的实践与探索——以正佳自然科学博物馆为例》《儿童科普剧在自然博物馆教育的价值与运用——以正佳自然科学博物馆〈恐龙寻亲记〉为例》等。其中,儿童科普剧主题文章入选中国知网《学术精要数据库》“高影响力论文”。2023年,博物馆参与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策划、广东省博物馆协会编著的《博物馆工作指南》,执笔商业类博物馆建设发展部分。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正佳自然科学博物馆相关负责人表示,博物馆还在不断“上新”:焕新改造的恐龙主题展厅即将亮相,带领观众走进不一样的恐龙世界。即将展出的超40米长超龙化石原件,将广州带入“巨龙时代”…馆方将以获评国家二级博物馆为新的起点,不断深化教育和研究,创造更加包容、更可持续的环境,在教育与研究、收藏与展览、设施与服务各方面更上一层楼,不断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机制,与公众一起探索世界,共创未来。

关于作者: 游客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